第四届消博会{{isshowcontent}}暂未开启
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
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 简体中文
  • English
【大咖观点】中国发展观察|首届消博会:提升海南影响力,分享中国新机遇 ②
发布时间:2021-07-13 17:51        来源:中国国际消费者博览会公众号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提供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也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品。


主动向世界分享

中国消费大市场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这个市场仍在快速扩张。

举办消博会,不仅是适应14亿消费者消费新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向世界分享中国消费大市场的主动选择。

1.疫情冲击下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明显不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全球GDP下降3.3%,是1980年以来的最低点。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使得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明显下降。益普索报告显示,2020 年12月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比三个月变化)为42.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但仍比1月份疫情暴发前低6.1点。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人均收入将下降3.6%,8800 万至1.15亿人将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尤其是在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的情况下,世界消费需求不足将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现象。

2.快速成长为世界消费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发挥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并已成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03万亿元增长到40.80万亿元,基本实现规模倍增,年均增长10.94%;人均消费支出由1.3万元增长到2.2万元。2021年1—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6%,两年平均增速为4.2%。从趋势看,到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5万亿元左右,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望接近3万元。

3.主动向世界共享中国消费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不仅通过扩大市场准入等方式推进高水平开放,也积极打造多个国家级展会,为世界分享中国消费大市场提供平台。例如,2018年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

此次举办的首届消博会,共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其中国际品牌占比达到51.9%,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超过3万人,进场观众超过24 万人次,借助精品直播间等平台实现引导成交额6800万元。

消博会不仅成为展现中国14亿人消费大市场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消费者与企业实现在海南自贸港“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平台。


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既是促进海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又是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的首要关键,更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海南开放进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快建立国际旅游中心的战略性、紧迫性全面凸显。

1.把握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新要求。

当前,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目标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

一方面,在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快速释放、消费品质要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点不再主要是吸引多少外国游客,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内游客提供多少国际化的产品与服务。

另一方面,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从着眼于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并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高度出发,推动需求引领和供给变革相互促进,助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以此保障企业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适应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在商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健康、绿色的同时,城乡居民对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务型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也成为消费市场扩张的主要增量来源。

2013年—2019年,我国人均服务型消费年均增长11.1%,高于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速3个百分点;服务型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39.7% 上升至45.9%。受疫情冲击,2020 年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下降至42.6%。但综合各方情况看,疫情不会改变服务型消费中长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5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将由2019年的45.9% 提升至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到2030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5%—60%左右;到2035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可能提升至65%左右。

3.形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新动力。

疫情下海南成为14亿国人国际化消费的重要地区。在离岛免税新政等政策红利下,海南免税行业超预期增长。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347亿元,同比增长244%,在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在“十四五”时期,海南有望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

特别是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尤其是“零关税”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得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更为便利、成本更低。

同时,借助消博会明显拓展了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空间,实现供给创造需求,并推进省内外企业和经销商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消费大市场,由此实现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形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新动力。


以消博会为契机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抓住未来5—10年14亿人国际化产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窗口期,充分利用消博会平台效应和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着力破解海南国际化产品与服务“有需求、缺供给”的突出矛盾,最大限度释放海南旅游消费潜力及国际竞争力。

1.以消博会为平台,促进优质消费品与服务“引进来”“走出去”。

利用消博会平台,促进内外优质消费产品与服务、消费技术、消费资本、消费管理等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规模扩大和中国经济发展,倒逼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供给质量,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尤其是对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国内需求强烈、供给缺口较大的领域,通过以消博会微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标准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国内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国内新兴产业的成长和产业升级步伐。

同时,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积极促进优质消费品及生产性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全球提供优质消费品与服务。

2.积极同香港等共建免税购物产业链供应链。

香港不仅具有覆盖全球的免税商品供应链,也具有完善的免税消费服务体系。加快与香港共建免税购物产业链供应链,是提升海南免税购物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务实举措。

例如,建立琼港免税商品合作园区,重点合作开展免税消费品包装、加工、物流、展示;探索与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委托经营、独资经营、整体项目进入、外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全面引进优质资本及免税产业经营、管理和人才,提升海南免税购物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3 . 打好“ 健康海南” 王牌。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健康消费的意愿明显增强,海南生态环境优势与医疗健康开放政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建议在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成为“国际性医疗硅谷”的同时,尽快把某些政策拓展至全岛。

例如,进一步取消境外资本设立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取消对进口药品“急需、少量”的限制,允许海南在安全评估与适用范围限定的前提下,自主确定进口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数量与种类。

同时,引进发达国家医疗药品管理标准。例如,对已在日本通过标准评估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可自动获得认证并使用;对标日本医药管理标准,逐步实现已经上市但未达到新标的药品退市。

4.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业融合。

总的看,在旅游与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娱乐、教育等相关服务业加速融合的趋势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免税购物,更重要的是加快形成“大旅游”的供给体系、服务体系与市场体系。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开放政策,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重大示范作用的旅游产业项目。例如,以医养结合为主题,将养老服务、家庭保健、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功能融入海南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打造“健康社区”品牌;

以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为契机,加快推进七仙岭、呀诺达、甘什岭槟榔谷等现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打造海南“休闲旅游”品牌;

适应泛南海经贸合作大趋势,加快推进邮轮游艇产业开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西沙旅游”等“邮轮旅游”品牌;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知名度,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相衔接的会展制度,打造“国际休闲会展”品牌等。

5.完善旅游消费市场的监管体系与服务体系。

2020年,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类办件80950件,其中商品类30018件,占投诉总量的37.08%;服务类50932件,占投诉总量的62.92%。

未来,在强化商品监管的同时,需要把服务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医疗健康、职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业的市场监管需要综合的市场监管部门与专业监管部门的有效配合,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服务类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监管、尤其是特殊服务业领域监管的有效性。

同时,为适应海南旅游消费快速增长的态势,需要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海南的旅游消费环境。例如,推动旅游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加快全岛5G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打造智能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按照国际通用标志,完善景区、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标识标牌;以海口、三亚、儋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旅游消费商圈,吸引全球高端消费品牌入驻,鼓励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在海南设立品牌代理总部或地区运营总部等。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9-10期合刊
文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 返回列表